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2021年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中小学语文教师招聘/编制考试历年真题试卷

2021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小学语文师招聘/编制考试历年真题试卷

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

江南三大名楼与中国古典文学

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和江西滕王阁,被誉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以下简称三楼)。千百年来,它们虽屡经兴废,却以特有的风貌和魅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成就卓然的创作舞台。

(一)

三楼俱在长江流域,是封建文人官吏南来北往、西去东还的必经之地。岳阳楼和滕王阁傍于洞庭、鄱阳两大淡水湖,黄鹤楼下临长江,都是碧波浩淼,江水奔涌的山水胜地。文人沿江往还,驻足三楼,登临览胜,吟诗作文,自然而然。

隋唐以前,中国的经济中心基本上在黄河流域。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连年战乱,大量人口南迁,江南地区迅速得到开发。隋炀帝开通南北大运河,使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到了唐宋,长江流域的人口超过黄河流域,经济中心完全转移到江南。在这样一个繁荣富足的天地里,生长出长盛不衰的文化之树也是理所当然。

历史记载和考古发掘都表明,三楼所在的长江两岸地区,曾经产生过以屈原为代表的璀璨无比的楚文化。传说中的“黄帝张咸池之乐于沿庭之野”,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伯牙绝琴谢知音”等故事,也发生在这个区域。如果把这种文化渊流下推到两汉三国,贾谊贬谪于长沙,徐稚高卧于南昌,蜀魏吴之间惊心动魄而又威武雄壮的历史场面,也是在这里展开的。这些都在人们的文化心理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文学的民族传统之一是触景生情,因事寄兴,寓情于景。这一传统,从《诗经》就开始了,但是,登楼感赋,到汉魏才出现。汉末王璨,偶登当阳城楼,作著名的《登楼赋》,借眼前所见景物抒写悲愤,为中国文学创作的借景抒情开拓了新路径。之后,西晋文学家张载、南朝颜延之,刘义隆等人,纷纷有登楼之作。诗人们就登楼所见,联类无穷,得意者忘形,离乱者思乡,忧国者洒泪,厌世者欲仙,都在这高耸凌空、四望八极的楼阁中表现出来。三楼诗文创作之所以这么兴盛,正是因为它继承了中国文学这一富有生命力的民族传统。

(二)

三楼诗文中那些传颂古今的名篇,早已为历代研究者所重视,它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容置疑的。这些诗文为何如此具有生命力?它们的价值体现在何处呢?

从三楼诗文的总体来看,诗人们作为主体,总是从不同的角度作用于客体——山水与楼阁,以寻求适合于表现自己独特感受的艺术手法。他们有的侧重再现山水的气象,有的看重描绘楼阁的意态,有的则融山水与楼阁为一体,借以展示客观世界所蕴藏的美的魅力。

三楼诗文写山水,着力表现它的博大、高远、壮阔,甚至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渲染一种上天入地、越古通今、吐日月而纳星辰、摇河汉而震斗牛的气势,以“地缺湖水补,天高眼界宽”的胸襟和笔力,显示天地万物之大美;同时又将宽广无限的自然山水画图浓缩于有限的尺幅之中,艺术地再现山水的自然美。这时,人们所看到的已经不是自然的景物,而是经过艺术创造的山水画卷了,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唐杜甫《登岳阳楼》),“_____①_____,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_____②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阁序》)

古语云:“登高望远。”可见欣赏天地万物之大美是需要登高的。而自然山水之博大、高远、壮阔,也只有登高才能感受到。山水之远和楼阁之高都是美,但两者又互为依存,互相衬托。因此,三楼诗文写楼阁,都着力描绘它的高耸崔嵬和峥嵘缥缈。王勃笔下的滕王阁“层峦叠翠,上出重霄,_____③_____下临无地”,显出一种凌空欲飞的美。有的三楼诗文,甚至采用虚化和幻变的手法,把真实的物质的楼阁实体,变为存在于精神世界中的“天宫仙宇”。诗人们化物质美为精神美,把飞楼杰阁展于想象之外。如:“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诗人笔下的岳阳楼,不就是“天上人间”的缥缈仙楼吗?

那么三楼诗文中的这种山水美和楼阁美,是不是最美的呢?不是,山水和楼阁这两个客体之美是通过人这个主体才变艺术和精神之美的,因此,最美的还是人,是为山水和楼阁增光生色之人。这就包括了诸如屈原、贾谊、王勃、李白、范仲淹等在这个地域生活或与三楼关系密切的杰出人物。明人郭奎为滕王阁写的《西江第一楼记》云:“地不自胜,因人而胜;楼不自美,因人而美。”既然世间一切美是由人来创造和再现的,人还不是最美的吗?领悟这一点,方可以全面认识三楼诗文的美学价值。

(三)

如上所述,三楼诗文不仅美在山水,美在楼阁,更美在人。而人是历史的人、社会的人。人登楼赋,天下兴亡,国家治乱,都会感慨系之。三楼诗文的历史价值也正在这里。

明方孝孺在《黄鹤楼诗卷序》中说:“奇伟绝特之观,固无与于人事。然于其兴废,可以知时之治乱焉。”楼阁因治乱而兴废,反映在诗里,自然是可以使人认识历史的,此其一。其二,兵燹(xiǎn野火)战乱,国破家亡,政治腐败,都可能把许多人由异地逼往三楼或由三楼逼往异地,他们登楼感慨,非止一端,这也是可以使人认识历史的。因此,三楼诗文是历史的一面曲折的镜子。

以宋史为例,处在内忧外患中的赵宋统治集团,党派斗争一直接连不断,不论哪一派得势,都竭尽全力打击和排挤另一派。北宋时的范仲淹、滕子京、黄庭坚等,都是在政治斗争中遭贬在外而与三楼结缘的。宋人周辉《清波杂志》云:“放臣逐客一旦弃置远外,其忧悲憔悴之叹,发于诗作,特为酸楚。腾子京守巴陵,修岳阳楼,或赞其落成,答以:‘落其成,只待凭栏大恸数场’。”因此,范仲淹才在《岳阳楼记》中劝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应当“_____④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是一个三次遭贬的人物,他的这些话,与其说是写来劝导滕子京的,还不如说是他自身经验的总结。黄庭坚也是一位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排挤的人物。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以修史中伤罪被贬黔州(今四川彭水),又迁戎州(今四川宜宾),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东归,经岳阳,作《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大有死里逃生之感,表现了北宋统治集团政治斗争的残酷。

三楼诗文同其他中国文学作品一样,是人们了解历史、认识历史的一面镜子。寓兴亡感慨于山水图画之中,寄优乐情怀于天地万物之间,这就是三楼诗文的历史价值,也是中国文学宝贵的民族传。

三楼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不但涉及诗文,也涉及传说、戏曲和小说,尽管后三者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同诗文相比,但它较为全面地说明了三楼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它们时代相传,屡废屡兴,至今,振奋民族精神,绝不是偶然的。

(取材于陈裕祯《中国文化要略》,有删改)

1.阅读第(一)节,回答问题。

(1)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经过碧波浩淼的三楼胜地,人们自然会驻足停留,登临览胜。

B.在繁荣富足的天地,生长出长盛不衰的文化之树理所当然。

C.三国时期,长江两岸地区曾经展开过惊心动魄的历史场面。

D.触景生情,登楼感赋,这一文学传统出现在我国先秦时期。

(2)文章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方面说明了有关三楼的诗文之所以兴盛的原因。(每空4字以内)

2.阅读第(二)节,回答问题。

(1)请在①—④处,填写相应的诗文。

(2)结合文章,分条概述三楼诗文的美学价值。

3.阅读第(三)节,结合(一)(二)节,回答问题。

(1)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楼阁因治乱而兴废,被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出来,自然使后人认识了历史。

B.作者认为,范仲淹劝滕子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自身经验的总结。

C.国破家亡,政治腐败,必定把许多人由异地逼往三楼或由三楼逼往异地。

D.范仲淹、黄庭坚等人的登楼作品,抒发了他们在残酷政治斗争中的感慨。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楼虽屡经兴废,却以特有的风貌和魅力,吸引着诗人学者登楼览胜,吟诗作赋。

B.三楼诗文的作者,总是从不同角度入手,寻求适宜的艺术手法,展示客观世界蕴藏的美。

C.三楼诗文的历史价值,就在于不同历史时代的文人都会寄忧乐情怀于天地万物之间。

D.关于三楼的诗文、传说、戏曲、小说等文学创作,世代相承,至今振奋民族精神。

 

 

参考答案更多资料请联系微信:202679107

本人从事语文教师招聘编制考试工作8年以上,总结和整理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和资料,该资料来自各地的语文教师编制招聘考试历年真题考试试卷中,再加上我们老师团队的整理和各种渠道得来的资料。内容可以说十分精炼,可谓是一份不可多得珍贵的教师招聘考试宝典资料,所有资料含有答案。在各地教师招聘考试中出现率非常高,适合教师招聘、编制、特岗、进城、职称等考试。如果需要可以联系本人微信:202679107

你可知道——别人用这个资料就考过关了!

你可知道——整理这个资料需要花多少精力

你可知道——可以为你节约多少时间!

你可知道——有了这个资料可能给你带来什么!

你可知道——没这个资料你可能失去什么?

推荐会员套餐复习资料:

1.高分题库上、下册

2.考前卷A、B卷

3.真题卷、考前卷更新(电子版)

4.笔记及考点归纳整理(电子版)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师正教育_育师 » 2021年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中小学语文教师招聘/编制考试历年真题试卷
分享到: 更多 (0)

时事政治考点 更专业 更方便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